文章分享3
這次要分享我在網路上無意間看到,瞬間覺得有點被戳中(?),讀完也滿有心得的文章:「台灣的出版業天真而迷人,但也因此賺不了錢」。
作者曾在出版業待過一段時間,現為獨立的文字工作者。文章裡描述了他所觀察到的出版業「浪漫」現況:不同於資本主義社會裡的許多產業,出版界人人強調做出真正的好作品;但真的做好了,行銷、包裝等手法又被批評太商業化,失去本質,怪不得相關從業人員只能喝風吃土。
我是一個滿熱愛文字的人,也不只一次想過要投入出版業;所以看到作者說,想從事出版業的許多人都是因為好喜歡書、想做好書,真的很有共鳴阿!同時,我也自詡為一個非主流的文青,最看不慣(尤其那種想教我怎麼生活的)暢銷書;就連聽音樂也一樣(當這個樂團開始大紅了,好像就沒那麼喜歡了)。
不管從出版者的角度或從閱讀者的角度,看這篇文章時都覺得很中肯。文末雖然提到平衡點,卻沒有對任一方的態度做什麼引導,反而多拋出了一個問題;但也是因此才讓我發現,原來大家想要的閱讀生態可能是很不一樣的。作者特別提到的「閱讀不分高下」,也暗暗反映了當今社會有文學的貴賤之分;這裡涵蓋了某部分人理想的閱讀生態,或許是提倡高尚的文學,但我想一定也有另一群人,致力於平衡這種評價,以創造最友善的閱讀環境(或許作者是這樣想的)。
順帶一提,在網際網路與心理學的課堂上,老師從開源軟體講到了更根本的概念:有些基本、重要的東西,不應該封起來或要求別人付費。我相信這段話如果延伸到出版界,也是某部分人理想的閱讀生態。
雖然理性而言,我沒有真的接觸過出版界的文化,也不太確定這產業的浪漫是我們的現成偏差導致,或者是可以被量測的現實景況;但從我自己超感性的角度體會到的種種,帶給了我一些反思(就是因為有這些思考才想分享這篇文章的QAQ),最重要的幾點應該是:
(1) 一定要理解:世界上有和你想法一樣的人、也有和你想法不一樣的人。
(2) 一定要理解: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喜歡、自由的不喜歡。
(3) 一定要理解:不喜歡不表示不好。
對了,最後,我想浪漫跟生存的中間可能根本不是平衡點吧,所以才只能讓大家各說各話,反正文學圈裡的人都是很主觀的。講直接點,我今天身為一個腦粉,不管我愛的作者多商業,我還是會買他全套。
作者曾在出版業待過一段時間,現為獨立的文字工作者。文章裡描述了他所觀察到的出版業「浪漫」現況:不同於資本主義社會裡的許多產業,出版界人人強調做出真正的好作品;但真的做好了,行銷、包裝等手法又被批評太商業化,失去本質,怪不得相關從業人員只能喝風吃土。
我是一個滿熱愛文字的人,也不只一次想過要投入出版業;所以看到作者說,想從事出版業的許多人都是因為好喜歡書、想做好書,真的很有共鳴阿!同時,我也自詡為一個非主流的文青,最看不慣(尤其那種想教我怎麼生活的)暢銷書;就連聽音樂也一樣(當這個樂團開始大紅了,好像就沒那麼喜歡了)。
不管從出版者的角度或從閱讀者的角度,看這篇文章時都覺得很中肯。文末雖然提到平衡點,卻沒有對任一方的態度做什麼引導,反而多拋出了一個問題;但也是因此才讓我發現,原來大家想要的閱讀生態可能是很不一樣的。作者特別提到的「閱讀不分高下」,也暗暗反映了當今社會有文學的貴賤之分;這裡涵蓋了某部分人理想的閱讀生態,或許是提倡高尚的文學,但我想一定也有另一群人,致力於平衡這種評價,以創造最友善的閱讀環境(或許作者是這樣想的)。
順帶一提,在網際網路與心理學的課堂上,老師從開源軟體講到了更根本的概念:有些基本、重要的東西,不應該封起來或要求別人付費。我相信這段話如果延伸到出版界,也是某部分人理想的閱讀生態。
雖然理性而言,我沒有真的接觸過出版界的文化,也不太確定這產業的浪漫是我們的現成偏差導致,或者是可以被量測的現實景況;但從我自己超感性的角度體會到的種種,帶給了我一些反思(就是因為有這些思考才想分享這篇文章的QAQ),最重要的幾點應該是:
(1) 一定要理解:世界上有和你想法一樣的人、也有和你想法不一樣的人。
(2) 一定要理解: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喜歡、自由的不喜歡。
(3) 一定要理解:不喜歡不表示不好。
對了,最後,我想浪漫跟生存的中間可能根本不是平衡點吧,所以才只能讓大家各說各話,反正文學圈裡的人都是很主觀的。講直接點,我今天身為一個腦粉,不管我愛的作者多商業,我還是會買他全套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