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2

  前幾天在網路上看一些出版者的部落格時,看到了商業周刊創辦人何飛鵬老師寫的這一篇「沉默不語,私下抱怨」覺得滿有共鳴的,就拿來當作第二次分享的文章了。

  作者提到一位在會議中不表達意見、會後卻私下向其他同事抱怨的主管;認為這樣的舉動是公司核心團隊最不應該犯的錯,不僅可能影響集思廣益的目的,更有損團隊的凝聚力。

  不知道作者在撰寫這篇文章時,是不是還在氣頭上(總覺得用詞很直接、態度也很強硬阿~XD),或者是想以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此事絕不容忍;不過我最近剛好在組織行為的課程中,有機會和組員一起討論軍隊裡的溝通與信任問題,跟這篇文章有些呼應。如果軍隊成員因為不信任這個團隊,在嚴苛的環境下分散成多個小團體,以致多人受傷,算是領導人、還是成員的錯呢?我們都不認為這樣就可以定斷;如果一個團隊沒辦法讓成員信任,應該先討論其原因,比如溝通的問題:軍隊的紀律下,領導人如果不願意傾聽成員意見,將其他想法都視為不服從的表現,那最後的結果領導人應該要負很大的責任;但如果是成員不表態,造成團隊的分裂,成員也責無旁貸。

  在社會心理學的課程中,我們學過許多團體決策的優缺點及可能的偏誤。應用到生活上,其實許多偏頗的決策並不是因為沒有經過團隊的討論或溝通,而是團隊的成員沒有獨立思考(只是從眾)或確實表達意見(即便是少數意見)造成。某種程度上我滿贊同作者的說法:如果沒有在該提出意見的時候表達想法,卻私下散佈其他立場的意見,將對團隊造成很大的傷害;不過在此同時,我也覺得領導人有其必要展現出的「樂於傾聽」的態度。

  過去一陣子,我很常聽到身邊的人抱怨他們所參與的團體,其領導人總是先有了決定才跟大家「告知」,搞得大家有意見都不好意思說。

  「現在有兩個方案,A和B。我自己是覺得A比較好啦,因為blablabla;阿B的話又blablabla、又blablabla,我覺得不用考慮。有沒有不同意的?」這是那位領導人常在會議中用的句型。要是這時候還有人在旁附和、表示同意,那先不談可能還有C方案了,我要是那個支持B方案的,面對這個情勢大概也會想說算了。

  我承認領導人在面對問題時,先有大致的想法和方向,對於聚集討論的焦點、增進討論的效率都是很好的。或許領導人是更有經驗、是眼光更遠、是思慮更周全;但如果想傾聽不同的聲音,就要考量在團體中還是有「地位」的不同。如果在討論的一開始,領導人就劈哩啪啦率先表態了自己的立場,難免會造成有其他意見的成員的壓力。

  從來沒有一個老師在叫學生討論問題以前,先給了這個問題的答案。真的想要傾聽每個人的想法、想做到讓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既然獲准參與這個會議,就是自己的意見受到團隊的重視的話;或許身為領導人,還可以再學習一個討論技巧:保留自己的立場,等大家都說出想法以後,再整理結論。

  我想,只有讓支持不同方案的人,都分別表達出自己對不同方案優缺點的看見,才能達到真正的集思廣益吧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文章分享1

我的主張:適得其所的烏托邦

文章分享3